扁桃体深入 怎么预防扁桃体发炎?
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参加活动,有奖品!
微信号:ewsos1

医网摘要:扁桃体发炎是扁桃体的炎症。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,主要症状是咽痛、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。扁桃体发炎可引起耳、鼻以及心、肾、关节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,故应予重视。扁桃体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,其他如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流感杆菌以及病毒等也可引起。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:怎么预防扁桃体发炎?首先在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,并注意劳逸结合。许多人常加夜班工作,容易导致扁桃体发炎。其次,应减少烟酒等...

扁桃体发炎是扁桃体的炎症。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,主要症状是咽痛、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。扁桃体发炎可引起耳、鼻以及心、肾、关节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,故应予重视。扁桃体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,其他如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流感杆菌以及病毒等也可引起。


医院耳鼻喉小知识:喉喑规模,又称久喑。总属气滞痰凝血瘀所致。症见声嘶日久,发言吃力,胸闷,舌质暗滞,脉涩。治宜行气活血,化痰开音。相关保举:大夫奉告你声带息肉... ...科医生介绍:怎么预防扁桃体发炎?


首先在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,并注意劳逸结合。许多人常加夜班工作,容易导致扁桃体发炎。其次,应减少烟酒等的刺激,养成良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。同时,还应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,如急慢性鼻炎等。


1.扁桃体一般3~10岁时最大, 10岁以后逐渐萎缩,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。


2.加强锻炼,特别是冬季,要多参与户外活动,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,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。


3.保持口腔清洁,吃东西后要漱口。


4.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,特别是化脓菌,如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,因此必须使用抗生素,其中青霉素类最有效,根据炎症的轻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。


5.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可作扁桃体切除,扁桃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治疗扁桃体疾病的一种新手段,与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相比,术后无疼痛,可以迅速恢复正常饮食。尤其适用于惧怕手术疼痛的病人。


6.术后1~2周内吃半流质饮食,如面片,鸡蛋糕。


7.手术切除以后并非完事大吉,还能再得咽炎小知识:咽炎好?首选病院耳鼻喉科 病院耳鼻喉科大夫介绍: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慢性炎症,多见于中年人,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。慢性咽炎可所以因为急性咽炎频频发作所致,也有较多人因持久烟酒刺激引发。再有,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、血虚、消化不良、肝病、肾脏病等,以及一些职业身分(如西席或歌颂者及在不洁环境中工作的人),也常与慢性咽炎有关。 病院医治慢性咽炎好?【临床表示】 咽部不适感或或异物感,干燥,瘙痒感,灼热感,微痛感,贴附东西感,刺激感等。以上感触感染常可致短促而频繁的咳嗽,晨起较剧,并且容易引发恶心。上述表示在用嗓过度、气候渐变或吸人干冷的空气时及烟酒后都可减轻。 病院医治慢性咽炎好?【慢性咽炎切忌盲目医治】 有的患者认为咽部发炎只是一般性炎症,随便到药店买点消炎药吃就可以够了,于是自作主张口服或者注射各类抗生素,乃至持久用药,成果年夜多疗效不较着或底子无效。盲目标药物医治会带来必然的身体危险。 1...。所以理想的方法是尽量不切除。

温馨提示:了解更多“扁桃体炎”的诊疗、注意事项、预防保健等问题,可直接咨询医院耳鼻喉科医生!(医生 可添加医生为家庭医生)。

权威医生疗法推荐: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扁桃体炎症 安全、微创、无痛


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扁桃体炎症、鼾症是近年在国外开始使用的一种新技术,也是目前治疗扁桃体炎症、鼾症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。与激光,微波,DNR治疗鼾症时使用150度以上的高温不同,它是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,以较低的温度(40-70度左右)来消融软腭的组织,并引起它的变形和疤痕化,从而有效的解决咽喉阻塞的问题,对舌根肥厚等以前没有较好办法解决的问题也能够轻松的进行治疗,它没有激光或者手术那样对组织的损伤大,一般在3-6周后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。释放能量的手柄上有一个温差电偶,可以在治疗时达到最好的治疗温度,软腭的三个区都可以一次性进行治疗,且在治疗一次后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。


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,其突出优点是:


1.与前述的微波激光DNR等治疗方法相比,治疗痛苦很轻,大部分人只感觉到异物感而无疼痛感,不影响饮食。


2.不出血或者出血极少,损伤小,可以重复治疗。


3.效果可靠,对经过多导睡眠图检查和医生筛选后,适用于等离子治疗的患者,疗效明显。


4.对其它手段无法很好解决的舌根肥厚问题,也可以轻松处理。


5.不损伤粘膜表面的生理功能。尤其对鼻腔的处理方面,目前是治疗单纯性鼻甲肥大最理想的方法。


本文来源: http://disease.ewsos.com/jxybzc/20120813/778060.html

责任编辑:liuwei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